【注】[1]额两旁棱处之骨也。如寒热已退,减去羌活、麻黄,加威灵仙二钱,五加皮二钱。
[34]自大杼别脉,其支者从肩膊内循行第二椎下, 附项内廉两旁相去脊中各三寸半,正坐取之,附分穴也。胃足阳明交鼻起,下循鼻外入上齿,还出侠口绕承浆,颐后大迎颊车里,耳前发际至额颅,支下人迎缺盆底,下膈入胃络脾宫,直者缺盆下乳内,一支幽门循腹中,下行直合气街逢,遂由髀关抵膝膑,胻跗足趾内间同;一支下膝注三里,前出中趾外间通,一支别走足跗趾,大趾之端经尽已。
注:[1]督脉者,起于少腹下骨中央,谓男女少腹以下,横骨内之中央, 即女子入系廷孔之端,男子阴器合篡问也。针五分, 灸三壮。
[2]然头与四肢,皮肉浅薄,若并灸之,恐肌骨气血难堪,必分日灸之, 或隔日灸之,其炷宜小,壮数宜少。[1]经之九曰:大针者,取法于锋针,其锋微员,长四寸。
注:[1]瞳子□,在目锐眦去眦五分,是其穴也。若身面漫肿,神昏闷乱,干呕心烦作渴,遍身起疱抽搐者,俱为逆证。
地仓侠吻四分近,大迎颔下寸三中,颊车耳下八分陷,下关耳前动脉行。一名壅骨,俗名虎骨。